软件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背景

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于2002年,2012年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获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资助,是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的联合建设单位。2020年成为湖北省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专业,同年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

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需要,特别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与专业基础,实践能力过硬,具有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团队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和一定国际视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IT或相关领域公司、企事业单位软件研发等工作岗位,从事复杂软件系统分析设计、软件开发及新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等工作,也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毕业生在地理空间相关领域信息系统软件研发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三、专业培养要求

遵循我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计算机类专业补充标准等标准规范,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体如下:

(1)工程知识:应掌握软件工程专业领域涉及的数理基础、计算基础、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复杂软件工程实践中。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与软件相关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特定复杂工程实践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包括软件架构、软件模块/构件、数据库等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立计算模型、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或创新解决方法。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实践,选择、使用或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模拟、设计、验证、实现、应用、维护与管理,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工程实践和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软件工程实践对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将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于解决方案。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项目申请书、报告和软件文档、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一定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通过不断学习适应发展。


四、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B、离散数学B、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A、操作系统原理、现代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Java软件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A、软件过程与项目管理、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软件开发、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测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物理实验B、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软件开发综合实践、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实践、软件企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创新创业实践。


五、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

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截至2021年12月,软件工程专业共有30名专职教师,其中70%的教师为本专业或者相近专业毕业,60%的教师有出国留学或者访学经历,60%以上教师为具有五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英国)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专业积极开展大学生基础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主创新资助计划等科研立项,使学生成为本学科科研的生力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蓝桥杯、ACM编程大赛、互联网+、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FIRA杯国际机器人比赛、中国“软件杯”大赛及国际类脑计算等高水平赛事,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0余人次。

六、就业前景

近四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100%,约20%的毕业生可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免推攻读研究生,近40%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字节跳动等著名互联网公司,银联、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石油天然气等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