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读我校未来城校区胜利召开。研讨会由我校计算机学院联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网络安全》杂志社共同举办。
会议邀请到了著名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参会并做主题演讲。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8所院校的专家、学者。我校校党委副书记唐忠阳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我校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李国昌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唐忠阳首先为会议致欢迎辞。他指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信息与网络安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非常欢迎倪光南院士及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们莅临参会,相信专家们在抗量子密码与研究成果芯片安全领域的精彩分享,将带来更多的学术启发,进一步促进信息网络安全学科的发展。.
《信息网络安全》主编关非致辞。关主编表示,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抗量子密码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手段,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与关注。希望通过举办此次研讨会,能够为学术界、产业界提供一个共同交流、深入研讨的平台,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学术研究。
随后,倪光南院士做了题为“拥抱开源RISC-V 与世界协同创新”的演讲。倪院士指出,“面向AI爆发带来的极大算力需求,对RISC-V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CPU架构对芯片设计全产业链都具有重要影响,入选《MIT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RISC-V,因其模块化、可定制化、灵活开源等特点,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倪院士还指出,随着摩尔定律和登纳德定律失效,处理器技术亟待创新,RISC-V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开源共建的开放标准,其在主流市场年增长率超过40%。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x86、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倪院士呼吁大家“拥抱开源”,与世界协同,促进RISC-V生态繁荣,贡献中国力量!
会议现场
清华大学乌力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冬生教授、中科院王颀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胡伟教授、中南大学张士庚教授、武汉大学王鹃教授合肥工业大学肖昊教授等多名在PQC芯片侧信道安全、抗量子密码、密码芯片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研究方向享有盛名的著名学者进行了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主题演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唐忠阳致辞
《信息网络安全》杂志主编关非致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李国昌主持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乌力吉老师做题为“AI与PQC芯片信道安全共性研究”的报告。他分享了团队提出的一种基于脉动阵列结构的侧信道防御策略。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导师 乌力吉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刘冬生做主题报告,从后量子密码算法比较、技术挑战及硬件实现架构等方面总结了当前后量子密码芯片设计现状。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 刘冬生
“密码芯片是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石!”,会议在下午由乌力吉教授主持了“密码芯片安全”圆桌研讨环节。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王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学院教授杜彦辉、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微电子学院教授肖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程池、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学院讲师鲁赵骏分别从加密算法与芯片设计协同,密码芯片硬件木马检测,算法、器件、系统全产业链互动,加密芯片算法发展,密码芯片人才培养等角度介绍了对密码芯片安全的相关研究与思考。
密码芯片安全圆桌对话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士庚分享了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边缘智能及安全相关研究。由于物联网设备在存储、计算、带宽等资源上的限制,如何运行深度模型,如何保证运行可靠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挑战性问题。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张士庚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王鹃就人工智能隐私安全研究提出了基于TEE软硬协同的高效端侧推理架构,该方案可以带来13倍的时延降低以及90%的内存开销下降。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 王鹃
北京市安全学科带头人洪晟分享了对新时期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的内涵与发展机遇的思考。他指出,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点关注方面,要求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在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中不断更新与完善。
北京市安全学科带头人 洪晟
湖北大学副教授刘珍针对NTRU算法分享了一种改进的密钥不匹配攻击,该研究消除了Hoffstein等人攻击中使用的假设,且针对一般形式的密文都可以发动攻击。
湖北大学副教授 刘珍
经过一天的深入研讨和交流互动,会议胜利结束,参会人员一起愉快合影留念。
会议合影
通讯员:朱静
图片:江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