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闻动态

【党建工作案例】计算机学院博士党支部:“创E之路”学术领航工​程

发布人:闫维蓉发表时间:2024-06-07点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要求,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奋斗目标,打造“创E之路”学术领航工程,将学有所得服务于学院师生,引领全院学生致力于计算机专业前沿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一、交流集思,共筑智库,立大志千里。为了加强支部成员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内部交流会近20余次。在理论学习之外,支部成员们根据各自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进行沟通与讨论。同时,辅以科研智库,建立博士党员学术档案和成果数据库,累积100余条,展示优秀科研成果。这些举措旨在双向并进,活跃支部内部学术氛围,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拓宽支部成员的学术视野,树立远大理想。通过不懈推动和深入交流,支部成员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学术特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开源”论坛,科研共享,明大德于行。在支部内部进行充分的科研讨论之后,优中选优,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向学院全体研究生进行科研专题分享,举办“开源论坛”系列讲座。12期讲座涵盖了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CSC(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培养、学术前沿进展等内容,面向近500人次进行了分享。通过这些讲座,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弘扬了科学精神,激发了科研兴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朋辈导师,智慧传承,成大才之路。支部成员发挥学术带头作用,根据本科生的研究兴趣、水平和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指导。作为朋辈“科研导师”多次担任本科生双创实践项目指导老师和科技论文报告会专家评委,为学院各双创团队提供点对点指导100余次。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交流和互动,让本科生深入了解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的魅力,激发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支部成员将科研思维延伸到社区,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活动,前往左岭智苑社区为小朋友们传播了科研人士对航天梦想的热情和追求,并在之后进行了10余次常态化的计算机知识科普活动,在知识传递与经验共享中,支部成员切实致力于传承智慧,助力成才之路。

四、管理共建,科研协同,担大任使命。党支部成员在积极参与科研团队的工作中,在100多个项目中担负起组织管理职责,引领科研攻关,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讨论,同时致力于传授高效的科研方法,提升科研效率,传递成果转化的智慧,积极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此外,支部多位成员以专业技能参与华为鲲鹏科教平台的建设,与团队协作,积极参与竞赛和华为专题报告等活动,展现创新拼搏的科研精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以“创E之路”学术领航工程为统领,通过构建朋辈导学智库、成立朋辈导学团队、开展“开源”论坛系列、博士深入参与指导各类研学实践项目等举措,打造本硕博一体化的学术发展格局,学院学生学术研究及双创实践成果显著。2022年,共孵化近300个科研项目,本科生70余项,研究生200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1项。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等国内外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43项,国家级以上奖项90项,其中国际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国家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35项;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3项。2022年以来,支部成员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余次,发表专利16项,完成科研项目超20项,参加大型竞赛逾20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其中,支部成员崔哲思同志作为项目核心成员,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的科技进步二等奖;王玥玮同志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博士创新基金”支持;蔡耀明同志入学以来发表SCI期刊及CCF推荐会议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并远赴德国HZDR交流学习。

图1支部内部学术交流与讨论

图2支部开展“开源论坛”系列讲座

图3支部成员担任科技论文报告会评委

图4支部成员常态化计算机知识科普


图文:计算机学院

审核:谭文博

校对:闫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