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育人先锋: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地大赤子——吴信才与他的中国GIS梦

发布人:石剑峰发表时间:2022-06-02点击:

通讯员:冯静、叶亚琴作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七十年的传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尤为人关注的是,在信息时代,学校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学研相结合,在地理与信息工程领域迸发出巨大能量,不断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前沿开拓创新,研发出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MapGIS。这背后,不得不让人把目光投向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原信息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吴信才教授。

吴信才教授获建国70周年共和国勋章

一、求学若渴,结缘地大

1977年,关闭了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离开学堂六年之久的吴信才走进了考场,内心炽热,放逐智慧于笔端,将二十年寒窗苦读的所有才学在试卷中尽情挥洒。命运由此转折,吴信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质学院),打开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他成了他们山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大学四年,吴信才就是别人眼中的书呆子,没有看过一场电影,也不参加任何的娱乐活动,整天就是学习、看书,钻研科学就是他的兴趣爱好,从科学研究中收获成功的乐趣。大学毕业,吴信才被留校分配到刚成立不久的计算机中心工作,延续其大学时的作风,他一直忘我地醉心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事业中,苦中寻乐。

理想、兴趣与责任交织,让吴信才一辈子都与地大连结在了一起,在这里奋斗不止……

二、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1996年,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局,学校计划将计算机系和物探系的无线电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合并,成立信息工程学院。带动前沿、新兴的学科发展,选择一个好的舵手至关重要。自毕业留校,吴信才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已钻研十余年,他那股子对待科研的拼命劲儿感动了周围人,艰辛努力换取的科研成果为人称道,那极具创新探索、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让学校相信他就是最佳人选。那年,吴信才成为了信息工程学院首任院长。

“众望不可负,责任重大!”吴信才用十七个春秋的殚精竭虑回答了全院教职工的信任。十七年的任职生涯中,吴信才带领教学团队,开拓创新,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例如现在全国高校普遍推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吴信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提倡并开始实践。长远的目光让他意识到,“对于社会用人需求而言,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学生用三年时间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第四年到产业基地实习,这种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地大的学生备受用人单位追捧。

年少清苦曲折的求学之路让吴信才格外关心学子的教育条件。为奖掖优秀人才,他特别设立“空间信息拔尖人才奖学金”,以期促进空间信息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吴信才的主导下,1998年成立的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逐步发展成为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省部级、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建设推动着学科的创新融合,也推进了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2017年,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面对国家社会对地理信息技术需求日益旺盛、高校师资匮乏、学科建设参差不齐的情况,吴信才有了谋划:“要把名校的教学经验传递分享出去!” 2006年,首届高校GIS论坛召开,至今十六载九届论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学府通过论坛分享前沿技术、专业教材、名师课程,推动着地理信息学科发展。无数高校学子在论坛中得到启迪,走上了地理信息科研的道路;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论坛中得到升华,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在高校担当重任,成为国家栋梁。

推动高校GIS论坛十六载

在学校任教数十年,得他教诲的学生数以万计。而今这些学生遍布大江南北,他们或是政界骄子、行业精英,或是学界翘楚、技术骨干,不管在哪个行业,他们都牢记恩师嘱咐,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桃李满天下是吴信才最大的财富。

三、投身科研,为国铸重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吴信才的梦想启航之地,在这里,他潜心治学,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专心科研,实现着科技报国的理想。

1989年,原地矿部组织彩色绘图辅助设计系统鉴定会

1987年学校引入MV-10000小型机,吴信才一头扎进实验室,从空白起步,开始了拼命式的科研攻关。一两个馒头就是一天的饭,常常工作到忘了时间,每天到深夜甚至是凌晨才回家,所有的周末、节假日都与代码相伴,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不得不自备一把钥匙进出办公楼。那时他还没有助手,数万行的代码程序都是自己一行行地编制,有时,为了重要的软件测试,干脆住在了机房,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

1992年,吴信才率领他的课题小组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可实际应用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软件,使地学图件出版由传统的近二十道工序,精简为五道,出版周期从过去的一年缩短为三个月,我国千百年手工制图的历史被终结!1993年,国家地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告:“中国传统的手工制图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由中国人自行研制的MapCAD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取得了成功!”1995年,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横空出世,一举打破国外GIS软件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垄断地位。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科学家那常人难以忍受的付出与艰辛。

吴信才带领科研团队

1996年,吴信才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为荣誉所累,吴信才带领科研团队坚持不懈地奋斗在科研之路上,五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产GIS平台MapGIS始终保持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吴信才将从地大武汉萌芽而生的中地数码,发展成产业中的参天大树,将国产GIS技术推广应用到智慧城市、自然资源、地质、通信、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服务于国计民生,并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保驾护航。

四、传承地大魂心系下一代

建校七十年来,几代地大人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着地大力量。地大人吴信才用一辈子践行着校训,传承着这份文化积淀和精神追求。

居高而不自恃,行远而不忘初。如果来到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没准你能碰上这位老科学家,迎面而来,朴素是这位老人给人的第一感觉,清瘦而高大的身躯,简单的着装,少言寡语的专注。曾有学生留意到:“吴老师每一次会议作报告,穿的都是同一套西服。”一年四季,吴信才就那么几套简单的衣服换着穿,只有参加正式隆重的会议时才会穿上那一套西服。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吴信才仍在科研的道路上奋斗,常常见到那个朴素的身影与一线科研人员在一起讨论、交流,指导年轻人成长。“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继承发展,比我们这一代人做得更好”,吴信才对年轻人有着这样的期许。

吴信才教授指导年轻一代科研人员

进入新时代,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地大人正踔厉奋发。“后生可畏,力量强大!”吴信才对新一代地大人的表现赞许不已,而他的科研团队也无愧于赞语,在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上愈进愈勇。2021年6月,全国产化的全空间智能GIS平台MapGIS 10.5 Pro平台软件研制成功,为守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筑牢屏障,并凭借自主可控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统第五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标准化工作上,科研团队研制出《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及服务接口规范》(M3D),为全空间三维模型提供统一的存储和管理,支撑空中、地上、地表、地下等全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可视化、分析与共享服务,推进我国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

紧跟国家战略需求,践行地质报国梦。在实景三维中国、数字孪生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吴信才指导科研团队不断冲锋,研制出具备过去可追溯、现在可感知、未来可推演特性的MapGIS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为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虽然已卸任领导岗位,吴信才教育报国的脚步从未停歇。“大学院校和企业人才之间缺一个桥梁!”吴信才清晰地认识到了当前地理信息产业中实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2017年,吴信才发起创立了“新中地教育”事业,着力培养社会亟需的软件工匠人才,致力于改变企业“招聘难、用人难”、行业人才“求职难、就业难”的现状。背靠学校、面向产业内优秀企业,新中地教育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吴信才开启了新的征程……

吴信才教授荣获“中国GIS教育终身成就奖”

2020年,吴信才荣获“中国GIS教育终身成就奖”,而他的获奖感言却只有一句话“一辈子,一件事!”获奖感言简短有力,涵盖万千……一路走来,数不胜数的荣誉奖项印证着他的成就与功绩,而唯有这一奖项是他最为珍视的,因为他是那个一辈子与地理信息相伴、一辈子培养人才的地大人——吴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