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励志先锋|研究生国奖获得者李娇: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发布人:刘佳丹发表时间:2025-03-03点击:

个人简介:李娇,女,汉族,2000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UG-T1级别期刊论文(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1篇,CCF-B级别会议论文(Uncertaint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两篇。获得第十二届“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全国研究生组一等奖、2024年度国际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大会(UAI)奖学金。

在地大的科研成长之路

2018年到2025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悠悠岁月里,她渡过了从本科到硕士的求学之旅。本科阶段时,蒋良孝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激发了她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因此,当她在2021年获得推免资格时,便坚定地追随了蒋老师继续深造。自此,蒋老师便成为了她科研道路上的灯塔与引路人。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蒋老师常常告诫:“细心,耐心,爱心是成功的关键。他要求对待论文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心血,呵护成长,以之为荣,期许其更加卓越。在蒋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下,她满怀热情地投身于科研的海洋。从科研灵感的初次闪现,到算法细节的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再到论文的字斟句酌、反复打磨,这一过程对刚开始科研工作的她来说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了科研的不易,也真正领悟了蒋老师所言“细心,耐心,爱心”的深刻内涵。尽管论文的投稿、修改与录用过程漫长而煎熬,但在蒋老师和同门们的帮助与鼓励下,她始终坚信付出终有回报,坚持就是胜利。最终,经过多次努力反复修改,她在研一期间着手的研究成果经过约一年半的时间终于在20248月份被CUG-T1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成功录用,为她科研生涯的处女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这一艰辛的研究过程为她积攒了宝贵的科研经验,更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她又一鼓作气地完成了两篇论文的研究工作,成功录用于2024年度国际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大会(Proceedings of the 40th Conference on Uncertaint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UAI 2024)上。

在学术交流中碰撞思想

在科研这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她深刻认识到学术交流对于推动科研进步的重要性。在CUG-Miner团队内部,她积极参与课题研讨,交流自己的科研想法。每当科研推进遭遇瓶颈,她总是和团队成员一起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碰撞思维的火花。每一次这样的交流,都是一次知识与经验的深度共享,不仅克服了难关,也让每个人的能力在相互学习中得到了提升。

而走出团队,站在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上,她也毫不露怯。随着两篇论文的中稿,她受邀参加2024年度国际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大会,远赴巴塞罗那,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学者们进行学术交流。在这场学术盛宴中,她向与会者展示了自己在机器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积极参与了讨论,认真倾听每一位学者的观点。这种双向的互动,让她在知识的碰撞中收获了智慧的火花,为她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灵感与方向。最终,她还荣获了2024年度国际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大会奖学金。

科研,竞赛,工作三不误

研二这一年,她面临着科研,竞赛和求职的三重压力。当暑期实习的求职如火如荼地步入高潮之时,研究生毕业开题答辩不期而遇。与此同时,她带队参与的“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也悄然步入了作品提交的最后冲刺阶段,另外手头还有三篇返修的论文正等待精雕细琢。而这些几乎都赶在了一个月内完成。因此,这个月无疑成为了她研究生生涯中最为繁忙和紧凑的一段时光,几乎每日都早出晚归,忙碌程度不亚于当年备战高考的日子。尽管身心俱疲,但她深知,唯有脚踏实地,逐项攻克,不惜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方能换取最终的收获与成就。经过不懈努力与坚持,最终她顺利通过毕业开题答辩,三篇论文经过精心修改也均得到了录用发表,为她的学术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中,她带队的队伍荣获了全国一等奖的成绩,并入围了最终的答辩环节。而在求职方面,她成功斩获了互联网大厂算法工程师的实习机会并最终顺利转正,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在秋招中获得多家大厂算法岗SP级别offer。这一切成果,无疑是对她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也激励着她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勇往直前,不断追求卓越。


图文:计算机学院

审核:李欢欢

校对:刘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