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卢耀,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专业2023级研究生,师从蔡之华教授,中共党员,现担任学院学生党建办副主任、电子信息第二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期间获得多项学科竞赛奖项:“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MathorCup数学建模挑战赛全国二等奖、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PMCM)国际二等奖、MathorCup大数据竞赛全国三等奖、传智杯全国IT技能大赛一等奖,以及CCF-CAT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赛区三等奖等荣誉。科研方面,目前1篇论文投稿至T1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处于返修阶段,实审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著1项。
事迹正文:
追光而行:从热爱出发,向未知挺进
“第一次用Python模拟出单摆运动时,我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发愣——原来物理定律还能这样‘活’过来。”本科就读于本校数理学院物理系的卢耀谈起转码初心,眼里仍闪着光。这个用简陋代码实现的课程作业,成了他转向计算机领域的决定性瞬间。备考那年,图书馆的闭馆音乐是他最熟悉的“晚安曲”。物理系课表与计算机考研408课程双重夹击,他独创“三明治学习法”:早餐时间啃《数据结构》,物理实验间隙背OS进程调度,深夜用LeetCode题解“助眠”。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最终让他在无计算机科班背景的情况下,以考研总分371分的成绩“闯关”成功。
步履不怠:在挑战中拓展边界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很快意识到,考研的成功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由于本科是物理学背景,尽管在备考时学习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在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图形学等进阶课程上,他仍存在明显的知识断层。面对差距,他决心以备考考研的态度和作息,用半年的时间,补充基础知识,赶超差距。每天结合经典教材和B站上的优质课程进行学习,做题巩固,遇到难点利用AI辅助理解。同时在LeetCode进行编程打卡,锻炼编程能力。导师蔡之华教授曾对他说:“跨专业的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正因如此,你们的视角也会更独特。”这句话让他坚定了稳扎稳打的决心。经过半年的持续努力,他的专业基础逐渐夯实,并在课程学习中展现出扎实的功底。过去一学年,他的学位课加权平均分达到89分,多门核心专业课成绩超过90分,综测排名位列班级第一。与此同时,他积极将跨学科背景转化为优势,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灵活运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时间序列预测问题中,他借鉴动力学系统中的相空间重构、混沌理论等方法来分析数据的动态特性;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结合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提取特征,再通过机器学习方法优化模型。他认为:“学科交叉不是短板,而是隐藏的技能包。”凭借扎实的编程能力和独特的解题思路,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获得“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APMCM亚太地区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MathorCup数学建模挑战赛全国二等奖等6项国家级奖项。这些竞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技术能力,更让他学会在高压环境下高效协作、冷静分析问题。而这段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程,也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逐光而上:在科研的试炼中坚守初心
初入实验室时,面对高光谱图像分类这个全新领域,他坦言自己“连专业名词都听不懂”。导师递给他三篇奠基性论文:“先吃透这些,我们再谈创新。”这句话成为了他科研之路的起点。为了尽快入门,在导师的引导下,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周精读四篇文献,边读边做笔记,把不懂的概念逐个标记、查证。实验室的同学们经常能看到他和师兄师姐交流科研的身影。对于一些经典论文,他会尝试动手复现实验过程,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那段日子,实验室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经过半年的积累,他开始尝试寻找自己的创新点。在阅读文献时,他注意到现有方法在处理光谱-空间特征联合提取时存在局限性。他针对光谱的物理特性提出了多层次多尺度的特征提取方法。这个想法虽然得到了导师的认可,但在实现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网络结构的调整、模块有效性的验证、参数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推敲。每次实验失败后,他都会仔细分析原因,调整思路后继续尝试。正是这种反复试错的过程,让他逐渐掌握了科研的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导师的指导和团队的帮助尤为重要。每当遇到瓶颈时,师兄师姐们总是倾囊相授;实验室的组会讨论也常常给他带来新的灵感。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和努力,他在研二时将科研成果整理成论文,投稿至T1期刊,目前正在返修阶段。同时,还有2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回顾这段科研经历,卢耀说:“最大的收获不是论文或专利,而是学会了如何把一个模糊的想法变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在他看来,科研就像解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物理题,需要的是持续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
燃光成炬:以信仰点亮服务之路
作为中共党员,他始终牢记党员使命,在学术科研之外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和社会服务。研究生期间,他担任学院党建办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和德育助理等多个职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党建工作方面,他组织并参与了“支部书记讲党史”系列讲座、“最美笔记”评选、“新生之友”帮扶计划等特色活动。在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带领同学们迎国庆学党史。在服务同学方面,他协助学院就业工作,累计整理10余期就业简报,参与组织专场招聘会12场,协助做好800多名本研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去年暑假,他和团队参与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历时五个月深入探索党建与就业融合的创新路径,实践报告超4万字,被6家媒体报道,获评一等奖,取得学院新突破。在他看来,共产党员不仅要在专业上追求卓越,更要在服务中践行初心。未来,他将继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服务他人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师长点评:
卢耀同学遵纪守法,乐观进取,日常中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同学为人谦虚,待人真诚,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他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认真严谨,积极参加科研;积极承担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点评人:蔡之华,卢耀同学的硕士导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图文:计算机学院
审核:李欢欢
校对:刘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