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励志先锋|研究生国奖获得者严帅康:从迷茫到坚定,科研初期的挑战与突破

发布人:刘佳丹发表时间:2025-04-01点击:

个人简介:

严帅康,男,汉族,200010月出生,共青团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20229月入学。在研究生期间,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CCF-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上发表文章一篇,T1级别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文章一篇。

事迹正文:

从迷茫到坚定:科研初期的挑战与突破

刚进入科研领域时,严帅康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感到迷茫。尽管导师为他确定了聚类研究方向,并推荐了相关文献,但入学前的学习并不顺利。效率低下、知识储备不足,让他一度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产生了怀疑。

然而,正式开学后,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提供的支持让他迅速适应了学术节奏。通过研一上学期大量阅读文献和反复推导公式,他逐渐深入理解了该研究领域。研二下学期,他完成了第一个模型的构建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边实验边调整,克服了模型效果不佳、代码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尽管首次投稿被拒,但在导师的鼓励下,他不断完善,最终论文成功发表于TGRS期刊。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技术能力,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挫折中坚持。

从摸索到熟练:科研中期的成长与收获

在完成第一个科研成果后,严帅康的第二个科研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导师建议他从模糊聚类方向进行探索,他迅速投入其中,快速调研文献,构建了新模型。

尽管论文初稿存在表达不清的问题,但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他反复修改,最终在TIP期刊上成功发表论文。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科研不仅是创新和发现的过程,更是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导师的耐心指导和师兄的无私帮助,让他在科研写作和技术能力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从受助到助人:科研后期的传承与展望

在硕士期间,严帅康不仅从导师和师兄那里获得了宝贵的指导,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进行研究的学生。现在,作为组里的老人,他主动帮助师弟师妹,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

他希望将这份科研中的温暖与支持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成长。科研之路充满挑战,但也教会了他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面对困难并找到解决方案。

未来,他将继续秉持创新思维和严谨态度,在业界为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师长点评:

严帅康同学在硕士期间专注于多模态遥感聚类的研究,已在该领域发表了两篇高水平论文,展现出扎实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生活中,他性格开朗,为人真诚,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点评人:张咏珊,严帅康同学的硕士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


图文:计算机学院

审核:李欢欢

校对:刘佳丹